行业资讯
“刀耕藏地——李焕民的藏族题材作品文献展”于3月22日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
发布日期:2019-03-18   新闻来源:成都画院

刀 耕 藏 地

——李焕民的藏族题材(1953-1978)作品文献展

主办单位:

成都画院  成都市美术馆

承办单位:

成都画院美展馆

执行单位:

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策展人:

何禹珩

展览时间:

2019年3月22日——2019年4月14日

展览地点:

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

李焕民(1930-2016),北京人。擅长版画。1947年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品有《藏族女孩》、《织花毯》、《初踏黄金路》等,其中《高原峡谷》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驯马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换了人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高原之母》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二等奖,并于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2014年《守望》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银奖。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选》等。2013年,李焕民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李焕民先生1930年出生于北平,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自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毕业后,在新中国成立的新浪潮中,他坚定的选择了“去西藏”。而后他扎根四川,为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心血。自1953年开始,他先后三十余次入藏,藏族人民成为他一生的挚友。他秉持着“深挖一口井”的精神,在藏族题材的创作上孜孜不倦,塑造出众多永恒的经典,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极少数的大家之一。

《藏族女孩》  水印木刻  1958  42.5x13cm

1965年李焕民在喜马拉雅山脉写生

《高原峡谷》  油印套色木刻  1956  36.3x47


     李焕民先生曾任成都画院顾问,成都画院的成长离不开他殷切的关怀。此次成都画院策划展出的“刀耕藏地——李焕民的藏族题材(1953——1978)作品文献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聚焦于李焕民早期入藏后所创作的精彩作品及文献手稿,将以研究展的方式,展示李焕民先生的艺术人生。

《牧场》  1961

《送别》  1973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在第一部分“去西藏”中,将展示李焕民先生早期两件经典的版画作品《扬青稞》以及《牧场》。在这些凝练、饱满的作品背后,是李先生一张张速写的累积,一件件草图的推敲。在第二部分“藏族的眼神”中,将有近百件李焕民先生的素描速写作品。李先生深入藏区,不是欣赏,不是观光,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其中,用藏族的眼神去观察去理解,他看到了藏族人民的精神,领会了藏地生活的根本。他用他手中的笔随时随地在记录,在总结,李先生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之多精妙的佳作,正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探索。这一批素描速写作品有不少将是首次展出在观众面前,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正是李先生对艺术,对藏地的一片赤子之心。第三部分“初踏黄金路”以李先生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初踏黄金路》为核心,展示其手稿及文献资料。这件自诞生之日起便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之作代表了李焕民先生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但所谓“经典”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天才的灵感往往来自丰厚的积淀。自第一次入藏起,李焕民先生就将他的艺术,他的生命奉献给了藏地,正是这般的投入,才使得他的艺术如此真诚,动人至深。

《初踏黄金路》  油印套色木刻  1963

1965年 李焕民在西藏布达拉宫

     李焕民先生将他的艺术融入藏地,将藏地的经验融入生命,一生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矢志不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他拥有自己的艺术宝藏,乐于之中,用之不竭。同时又坚持创新,将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结合人生、艺术体验而形成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方法:即世界观、艺术审美观、社会观以接近或达到事物存在规律为最终目标。这是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生命、时代质朴而深厚的关怀,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去领会和深思的境界。

《扬青稞》  套色木刻  1957  358x548

 
中华百年文化品牌
©1920-  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